制造业推动着日本经济的发展。而日本制造业的支柱之一,正是生产现场所能确保的高品质、高可靠性的高水平“技能”。特别是在追求耐用性的重型电机领域,工人的技能水平极大地影响了产品的质量。
但如今,生产现场的环境正发生着剧烈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导致生产基地向海外转移,人才不足已经成为日本制造业的一大难题。人口出生率低、人口老龄化等严重问题也导致日本劳动力人口数量一再减少。那么,拥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娴熟技艺的技术工人们将如何把 “技能”顺利传承给年轻一代呢? 这也是日本制造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2017年11月, “日本技能奥林匹克大赛”拉开了帷幕。这个日本顶尖技术水平竞赛的年度大会,其主要参与者是23岁以下的青少年。它每年举办一次,涉及“电焊”、“机械组装”、“网页设计”、“花艺装饰”和“西式糕点”等众多职业领域。
那么,年轻的参赛者和经验丰富的教练之间是如何进行技能的教授与传承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江头熊大选手(代表东芝参加竞赛的选手之一)和他的教练三重修二先生(东芝“技能奥林匹克大赛”总教练、东芝综合人才开发(株))的故事。
“技能”传承和“技术”传承有何不同?
江头选手参加的是被称为工作机械代表的“车床”操作项目。
“‘车床’项目的比赛内容是用车刀对准高速旋转的圆柱形铁棒,一点点削掉多余的部分,做成形状复杂且漂亮的产品。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削苹果皮。”(江头选手)
这项竞技的魅力所在,就是看年轻的技术工人如何将圆柱形的金属材料打磨成闪耀着光泽的高精度产品。年纪轻轻的江头选手能将铁块加工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如果进一步钻研技术,他甚至能够完成0.01mm以内的精密加工。年仅20岁,入职3年的江头选手的精彩表现让围观的人不觉眼前一亮。
这不禁让人深感“技能”传承的难度。要知道,“技能”的传承与制造业中“技术”的传承是大为不同的。所谓“技术”,是通过文字和计算公式等易于理解的形式将所表达的专业知识。将这些诀窍和技艺编制成手册,并进行集体培训,“技术”便得以传承了。
但“技能”是一种偏主观的感觉(比如人类所做的动作),它只能通过人来传承。这种隐性知识难以实现标准化,因此“技能”的传承必须通过传授人与继承人面对面的在职训练 (OJT,On the Job Training)进行传承。
东芝综合人才开发(株)三重修二先生
“我们这代人是一边被前辈们教训着‘看着我们,偷摸学!’一边成长起来的。”三重先生如是说。“将前辈们的操作转化为自己的本领”这一传统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发生着变化,但这并不是我们需要转变教育方法的唯一理由。不断变化的技能竞赛形态也催动着教育方法的转变。
“在我背后跟着学”的方式已行不通?
“随着使用工具的发展,竞赛课题的难度也在逐年增加。我必须自己领悟透教练教给我的知识,再结合现在的课题钻研出制造方法。”(江头选手)
传统的传承方式已跟不上技能的发展水平和速度,所以现在的年轻技工大都像江头选手一样,一边倾听教练的指导,一边按照现在所要求的技能水平进行训练。
“不仅是东芝集团,对于其他大型企业来说,技能传承也是一个大难题。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充分利用日本技能奥林匹克大赛这样的机会,通过对后辈的指导,将技能传授给下一代。选手们经过培训,在竞赛中取得名次,之后再在职场大显身手;他们不仅在技能方面有所进步,在人格方面,他们也能有所成长——这是每一位教练的心愿。培养出一代又一代这样的人才也正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三重先生)
采取措施培养人才的确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代表东芝参加1963年第一届“日本技能奥林匹克大赛”的选手,年龄已超过60岁,新老交替不可避免。
“希望江头选手和其他年轻的技术工人们能够继承东芝的理念,尽可能多地从他们的前辈那里学到东西,对制造业怀着饱满的进取心和热情,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同时,我也希望这些选手们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技能奥林匹克大赛的教练,在这一领域也能取得成就。”(三重先生)
时代洪流影响的不仅仅是逐渐转变的技能传承方法,还有越来越少的工作机会。随着ICT(信息通信技术)和AI(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开始进入各种各样的工作场合。有说法称人类的工作正在被剥夺。
“虽然机器人可以制造出一些东西,但我认为,只有人才能把损坏的东西修复好。特别是在追求美感、追求独一无二的产品的需求下,技术工人们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江头选手)
参加技能奥林匹克大赛的江头选手
在技术人才日益短缺的情况下,我们今后的工作重心必将转变为合理地利用IT技术和机器人。但要注意的是,在生产的最终调整和品质管理阶段必须要有人的参与。特别是在大型重电系统和基础设施的制造、维护方面,今后也仍然需要“将损坏的东西修复好”这一技能。因此,继续改进教育方法、传承技能等工作必不可少。
一年前,江头选手第一次向奥林匹克大赛发起冲击时,就两次在预赛中失利。这一年来,他每周进行5天的练习,每天练习9个小时。教练三重先生拥有超过25年现场生产的经验,之后5年,他转而成为专职教练,努力培养年轻技术工人。我们知道,生产现场是强调安全第一的。因此,三重先生在培训过程中非常严格,但偶尔也会说些“无聊的笑话”,让选手们放松。也正因如此,这对年龄相差35岁的师生亲如父子。
2017年11月向日本技能奥林匹克大赛发起挑战的选手和教练员们
通过系统的“人才培训”,培养出动脑思考、动手制造的技术工人,相信这些生产现场的年轻生力军有信心,也有能力进一步推动日本乃至全球制造业的高速发展!
点击下方链接查询日本技能奥林匹克大赛的结果!
http://www.javada.or.jp/jigyou/gino/zenkoku/saishin_taikai.html